華東師大歷史學系 一一2024年6月7日下午三時,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系“呂思勉中國史系列講座”第17講在閔行校區(qū)人文樓5303室舉行。約翰·霍布金斯大學歷史學系主任梅爾清(Tobie Meyer-Fong)教授應邀開展了一場主題為“重觀清朝:一個學術史的考察”的講座。本次講座由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系王燕老師主持。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系李文杰教授、張銳副教授、董佳貝副教授,浙江師范大學人文學院裴丹青副教授,以及華東師范大學各學院的眾多師生參與了本次講座。 一本次講座從底層(history from below)與跨國(transnational)的視角重新審視清朝歷史,探討三十年來各因素影響下清史學界的發(fā)展歷程,以及清史研究未來可能的發(fā)展方向。 一一講座伊始,梅爾清教授從跨國的視角談起,全球化的文化學術交流使得清史研究在全球各地生根發(fā)芽。史料的對外開放、學術機構的多樣化與對清史研究的支持使得清史研究開始蓬勃發(fā)展。在此基礎上,她為我們展現(xiàn)了清史研究幾十年來的發(fā)展脈絡。 一一早在1943年,恒慕義主編的《清代名人傳略》就已出版發(fā)行,是北美清史研究的早期基礎。到了20世紀50年代,費正清的中國研究進入了人們的視野,《中國沿海的貿易與外交》等著作逐步出版,但費及其麾下的學者多聚焦于1820年以后的清史,從事1820年前研究的學者較少。直到1960年代,芮瑪麗和史景遷創(chuàng)立《清史問題》,該期刊在1970年代規(guī)范化,成為清史研究的重要平臺。 一一緊接著梅爾清教授向我們介紹了清史研究的幾次轉向。20世紀80年代以來,清史研究克服中西二元論和傳統(tǒng)現(xiàn)代二元論,轉而關注中國內部的歷史發(fā)展,并開拓社會史領域。近年來,美國在清代社會經(jīng)濟史、制度史、法律史、家庭史等領域出現(xiàn)了越來越多全新的研究成果,這些成果更具有底層視野,更強調超越邊界的內外互動,也更傾向于發(fā)現(xiàn)人的情感,如麥柯麗《遙遠的海岸》、張萌《流動的森林》、張樂翔《權力的價格:清代中國的賣官鬻爵》、張婷《法律與書商:商業(yè)出版與清代法律知識的傳播》、韓瑞亞《墨與淚:俞氏家族的記憶、哀悼與寫作》、盧葦菁《包辦的伴侶:清代中國的婚姻與親密關系》等著作,大大豐富了清史研究的內容與方向。 一一梅爾清教授還介紹,清史學界正在經(jīng)歷 “物質轉向”,掀起了研究“物”和“物品”的風潮。一系列有關“物”的研究如《硯史:清初社會的工匠與工人》《時尚的世紀:清季的紡織與商業(yè)》《奢華之網(wǎng):十八世紀的徽州鹽商、社會階層和經(jīng)世之道》《帝國幻景:在清宮穿越橫貫圖像邊界》《皇上的瓷器:清代生產業(yè)與技術官僚》《魅惑的表面:早期近代的裝飾物》《虛空的樓閣:李漁與早期現(xiàn)代中國媒介》等著作紛紛出版,進行了廣泛意義上物質文化的研究。 一一最后,梅爾清教授提出了數(shù)字化時代、后疫情時代清史研究遇到的挑戰(zhàn),并展望一個協(xié)作、溫暖、有成效的未來。 一一歷史學系王燕老師對講座做了總結,認為梅爾清教授為我們帶來了精彩的講座,介紹了清史研究的過去、近年來的趨勢和未來的展望,極具有親歷者的視角,為我們提供很好的思考視野,令人受益匪淺。 一一講座結束后,梅爾清教授與現(xiàn)場師生進行了熱烈討論。同學們詢問了清朝后期江南地區(qū)宗族的發(fā)展、清史中的城市史研究、江南文化思想等問題。梅爾清教授一一做了精彩的解答,講座在師生的熱烈討論和熱情掌聲中圓滿結束。 ——歷史學系融媒體中心—— 供稿:沈顧欣瑜 編輯:竇薇